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嘉興時評|讀懂首張“文明罰單”的警示意義
2020-01-09 20:03

讀嘉評論記者 曹起銘


今年1月1日起,我市正式實施《嘉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。連日來,已有不少縣(市、區(qū))對不文明行為分別開出首張罰單:1月7日,平湖市綜合行政執(zhí)法隊員對占用充電樁位的燃油車車主開具罰單;1月7日晚上,南湖區(qū)執(zhí)法人員叫停夜間擾民的施工工程,并依法對其進行了立案查處;1月8日上午,桐鄉(xiāng)市執(zhí)法人員對在綠道內停車的車主進行依法查處。立法重要,嚴格執(zhí)法更重要。有法可依之后,就是要通過嚴格執(zhí)法引導公民自覺遵守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全市各地對不文明行為開出的首張罰單向全體市民釋放了導向信號。


越界停放機動車、向外拋撒垃圾、在公共場所喧嘩……多年來,這些司空見慣的不文明頑疾一直困擾著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,要想扭轉不文明行為,單單依靠宣傳勸導顯然是行不通的,必須輔之以強制手段。對一些屢禁不止、性質惡劣、危害嚴重的不文明行為,上升到法律法規(guī)層面加以整治,往往事半功倍。各地積極制定出臺城市文明促進條例,體現(xiàn)了將文明行為從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(guī)范的必要性。


“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”。《嘉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主要包括鼓勵的行為、禁止的不文明行為和罰則,對11個方面的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做了明確規(guī)定,為執(zhí)法提供了法律依據。立法的目的在于執(zhí)法,如果只見法律法規(guī)出臺而不見實施,人們難免會懷疑其效用。只有用嚴格執(zhí)法對條例內容進行貫徹落實,才能說是用足用好了這部條例。我市各縣(市、區(qū))在條例出臺后不久對相關不文明行為先后開出罰單,維護了法律法規(guī)的權威,彰顯了我市以立法推動文明程度提升的決心。

處罰只是手段,教育才是目的。在《嘉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實施之初,各地各相關部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,提醒市民自覺遵守條例。其實,開出首張罰單也是對條例的一種宣傳普及。一張罰單,增加了不文明行為的犯錯成本,可以起到倒逼市民學習、遵守條例的效果。對涉事人員進行適度懲戒是為了防微杜漸,體現(xiàn)了警示大眾的良苦用心。


文明嘉興需要人人參與,人人參與呼喚共同規(guī)則。嘉興已連續(xù)多年蟬聯(lián)全國文明城市稱號,并且提出了全域化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(chuàng)建的目標,不斷打造“崇德向善、文化厚重、和諧宜居、人民滿意”的全國文明城市品牌正待奮力實現(xiàn)。期待以《嘉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實施為契機,我市公民文明行為將得到進一步促進,社會文明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,共同推進嘉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,向著文明城市的全國樣板、浙江示范目標全速邁進。


來源: 評論記者:曹起銘 編輯:汪瑩 吳天根 責編:張春榮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