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位于武漢的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公布了2020年第一輪教師招聘擬錄用名單。在擬錄用的9人中,6人是頂尖大學的博士,3人為碩士;來自清華、北大的畢業(yè)生6人,其余3人分別來自美國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、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。
這份名單堪稱“豪華”,隨即在網(wǎng)上引發(fā)熱議。有人認為博士教中學是“大材小用”,有人認為是“學歷貶值”,還有人批評招聘單位搞“學歷高消費”。實際上,前不久深圳龍華區(qū)教育局的教師招聘也引發(fā)過同樣的議論,在最終錄取名單中,清華、北大畢業(yè)生76人,其中博士23人,其余大多為碩士。
博士、碩士越來越多,就業(yè)競爭越來越激烈,學歷貶值或許是必然結果,工作不好找也是客觀事實,但說博士教中學就是“大材小用”,我看未必。一方面,博士固然是“大材”,但今非昔比,那種認為博士就應該搞科研或從事高精尖工作的傳統(tǒng)觀念,當下已經(jīng)不合時宜。說白了就是,博士太多,沒有那么多科研或高精尖工作崗位供他們選擇,博士的就業(yè)領域必須不斷拓寬。
另一方面,教中學未必是“小用”,如今的中學教育早已不像幾十年前,隨便一個本科生甚至大專生就能應付。隨著教改的深入以及家長們的要求不斷提高,中學教育需要更多高學歷、高層次人才加入,以優(yōu)化教師隊伍、提高教育水準——重點中學尤其如此,這是保證其競爭優(yōu)勢、吸引優(yōu)質生源的必然選擇。中學教育要大改革、大發(fā)展,高學歷人才就有了用武之地。譬如,中學課堂要克服長期以來的填鴨式教學、培養(yǎng)學生的思維能力,就要多開展啟發(fā)式教學,要給學生布置研究型作業(yè),在這方面,受過正統(tǒng)學術訓練的博士無疑具有優(yōu)勢,正好可以發(fā)揮特長。
有人說,博士教中學,不一定比本科生教得好——的確是“不一定”,但用人單位招聘只能講概率,就概率而言,從總體上說,博士比碩士的水平高,碩士比本科生的水平高,不然那幾年的書全都白讀了?至于教書到底行不行,只能在實踐中檢驗,而在招聘環(huán)節(jié),只能優(yōu)先選擇大概率行的。
一些中學需要高學歷人才,而一些高學歷人才也愿意到中學任教,于是雙方“一拍即合”。說到底,這是人才市場的自然選擇,而市場的選擇往往是最理性的。黑格爾有句名言“存在即合理”,雖然對這句哲學名言不能作片面解讀,但用在博士教中學這件事上還是恰當?shù)摹此撇缓侠淼倪x擇背后,必然有其合理的緣由,各種現(xiàn)實因素共同促成了這一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。華中師大第一附中校方稱,他們擬錄用的9名名校博士碩士,是從2000名應聘者中挑選出來的,在待遇方面沒有額外傾斜,并非“高薪聘請”。由此看來,博士到知名中學求職,并不是什么“下嫁”,而更像是“兩廂情愿、門當戶對”。
基礎教育是教育的基礎,博士、碩士到中學任教,對于推進基礎教育改革、提高基礎教育質量,進而提高國家學歷教育的整體水準,總體而言是好事,至少沒什么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