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疫情穩(wěn)控,要“快”也要“準”
2021-12-08 20:28


疫情穩(wěn)控,要“快”也要“準”


讀嘉評論記者 汪瑩


  疫情就是命令。12月7日,紹興上虞和杭州蕭山發(fā)生本土疫情后,嘉興聞令而動,市委市政府立刻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,各地各部門迅速進入戰(zhàn)時狀態(tài)——當晚22時58分,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對密切接觸者處置情況發(fā)布通報,并決定對嘉興南洋職業(yè)技術學院、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實行緊急封閉管理;次日8時,14310名師生員工采樣全部完成,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,4名密接者的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也為陰性。


  幾乎一夜之間,嘉興就以精確到具體人、具體單位的工作“顆粒度”,落實了人員管控、核酸檢測、物資保障、輿論引導等一系列防控措施,用最短時間實現疫情穩(wěn)控。相對于當前一些地方防控疫情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嘉興的科學、精準施策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——疫情防控不僅要從嚴從實從快也要從準,以防控措施的精準有效應對疫情的多點散發(fā)。


  越是在疫情防控壓力增大的情況下,越不能自亂陣腳,越要體現“措施精細”,這是前期防疫留給我們的重要經驗。無論是上個月與新冠病毒的正面遭遇戰(zhàn),還是當前筑牢守好疫情防控防線,嘉興都能以最短時間作出最準確反應——市縣聯動跑贏“黃金24小時”,風險區(qū)域劃分精確到街道、社區(qū)甚至樓棟等。這些科學精準的防控舉措,以最快的速度、最穩(wěn)妥的方法、最精準的方向把傳染源切斷,從而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,也把對普通市民生活的影響降到了最小。最終,實現了防疫效果最大化,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社會防疫成本。


  常態(tài)化防控視野下,科學防控、精準防控,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必須體現在具體的防疫措施中。當前,國內特別是周邊地區(qū)多點散發(fā)疫情的防控挑戰(zhàn)不可低估,更要時刻繃緊防疫的神經,確保精準防控思維和機制時時在線并不斷完善。最近兩天,省市兩級黨委政府已經對疫情防控做出一系列部署。把這些部署從嚴從實落實落細,還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立即進入戰(zhàn)時狀態(tài),時刻做到“一個問一問,四個查一查”:要問一問有沒有麻痹思想、厭戰(zhàn)情緒、僥幸心理、松勁心態(tài)。查一查重點人員管控是否存在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?查一查公共場所防控是否存在漏洞?查一查社區(qū)屬地管理責任有沒有壓實?查一查各地防控機制銜接之間是否做到高效聯防聯控?只有把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每個步驟都做嚴做實做到位,“精密智控”的防控網才能越織越密、精準防護。


  多點散發(fā)疫情襲來,為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,我們必須立即緊張起來、迅速行動起來、全面嚴格起來,堅決筑牢守好疫情防控防線。在這個過程中,科學、精準的防控原則至關重要。這不僅關乎城市的防疫成本,關乎全社會共同抗疫的凝聚力和持久力,更關乎這場疫情防控遭遇戰(zhàn)、阻擊戰(zhàn)的成敗。



來源: 評論記者:汪瑩 設計制作:汪瑩 編輯:汪瑩 責編:姜鵬飛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