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讀嘉評論|為“一體化”打通更多行政思維的“短路”
2022-09-29 01:09


為“一體化”打通


N

更多行政思維的“短路”

S


讀嘉評論記者 汪 瑩


昨天,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(滬平鹽城際鐵路)浙江段正式開工。

298a2e9c450172ec168359013fd4c9e9.jpg

作為一條由地方出資、報批、實施且地跨兩個?。ㄊ校?、四個縣(市、區(qū))的鐵路項目,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從啟動到開工歷時僅27個月,創(chuàng)造了浙江省及周邊地區(qū)同類型鐵路項目最短時間開工記錄。

“快”的背后是區(qū)域協作的“合力”。

以平湖市為主要牽頭單位,各地把自身發(fā)展放到一體化大局之中,聯合爭取、聯合協商、聯合組建專班,破解了跨省審批、上海納規(guī)、協同推進的難題,有效提升了項目推進速度。

正如上海市交通委二級巡視員施正偉的評價:“該項目譜寫了長三角軌道交通一體化發(fā)展的生動案例,打造了極具示范推廣意義的項目標桿?!?/span>

在一體化背景下,跨區(qū)域出行漸成常態(tài),建設“軌道上的長三角”也被提上議事日程。

根據《長江三角洲地區(qū)多層次軌道交通規(guī)劃》,到2025年,長三角地區(qū)軌道交通總里程將達2.2萬公里以上,新增里程超過8000公里。

按照常規(guī),一條鐵路從規(guī)劃到開工往往要三四年,如果分屬不同的行政區(qū)域,推進過程會更加復雜,甚至可能出現多年無法通行的“斷頭路”。

思路決定出路。

推進跨區(qū)域互聯互通,最遠的距離不是路程而思路。

如何打破各自為政、以自我為中心的行政思維“短路”,是三省一市共建“軌道上的長三角”的關鍵所在。

22e8eb385b266b75a65ed106cad3051a.png

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正是這樣一個打破行政壁壘、凝聚發(fā)展合力的生動案例。

作為長三角地區(qū)首條跨?。ㄊ校┙ㄔO的快速市域鐵路,跨省域是這條鐵路最大的亮點,也是最大的難點。

舉例而言,項目在上海境內的審批事項達15項,涉及發(fā)改、交通等數十個部門,按照常規(guī),審批流程要兩三年,但在專班協調下,短短幾個月就完成了12個專項。

從這個角度看,這個項目的示范意義不僅在于即將結束平湖、海鹽、嘉興港區(qū)不通鐵路的歷史,實現三地與上海市主城區(qū)的1小時無縫銜接,更在于為各地共建“軌道上的長三角”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——把自身發(fā)展放到國家戰(zhàn)略大局之中,跳出“一畝三分地”的思維定式,摒棄“各掃門前雪”的理念局限,真正實現一體化推進、一體化建設、一體化運營,形成整體合力。

9875fe0d0b8d3081cdd2542e7a093374.jpg

兄弟同心,其利斷金。

其實,不止交通一體化,長三角一體化發(fā)展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打破行政壁壘,齊心協力,握指成拳,讓26城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都市圈和新的增長極,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。

作為浙江接軌上海的“橋頭堡”、承接上海輻射的“門戶”,當前,嘉興正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。

無論是建好“軌道上的嘉興”,成為“軌道上的長三角”的核心樞紐,還是參與構建長三角統一大市場,以區(qū)域一體化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都需要我們通思路、開新路,在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方面下真功夫,實打實破除行政壁壘,全方位提高政策協同,助推區(qū)域內資源共享、優(yōu)勢互補和分工協作,與兄弟城市下好“一盤棋”。
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(fā)展戰(zhàn)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,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、提高政策協同,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,有利于發(fā)揮各地區(qū)比較優(yōu)勢,實現更合理分工,凝聚更強大的合力,促進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的快速推進,無疑是打破行政壁壘的改革創(chuàng)新“樣本”,值得點贊。







來源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