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讀嘉評論|別問我是誰,把愛傳下去
2022-08-17 21:39


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動圖.gif


別問我是誰,把愛傳下去


讀嘉評論記者 汪瑩


在嘉興,有一種奉獻叫“金粟緣人”。

從2015年開始,海鹽縣慈善總會每年都會如期收到一位神秘人士的100萬元捐款,署名都是“金粟緣人”。


表彰大會,他的座位依舊空著…

八年來,每一年慈善捐贈,他都會準時出現(xiàn);每一次榮譽表彰,他總是虛位示人。

8月16日下午,在第五屆“海鹽慈善獎”頒獎典禮現(xiàn)場,那張貼有“金粟緣人”標簽的座位依舊空無一人,金燦燦的獎杯依然沒有等來領(lǐng)獎人。


表彰大會,他的座位依舊空著…


表彰大會,他的座位依舊空著…


眼看“金粟緣人”的匿名捐款已經(jīng)累積到800萬元,但至今沒有人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。


binary_middle.jpg


捐款這么多,卻從來不露面,這難免讓人心生好奇——“金粟緣人”到底是誰?

這幾年,每逢嘉興有慈善頒獎活動,“金粟緣人”都會成為輿論關(guān)注的焦點——網(wǎng)友們不停地追問,媒體甚至聯(lián)系上了他本人,大家都期盼他能現(xiàn)身,說出自己的故事,為什么要捐這么多錢?到底咋想的?

對于大家的好奇心,“金粟緣人”用一條短信婉拒:“有能力的時候常做好事,沒能力的時候常存好心?!?/strong>


微信圖片_20220621123857.jpg


樸素的話語,道出他堅持行善的本心,也蘊涵著施恩不圖報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
就像“金粟緣人”這個化名——金錢和糧食給需要的人,一切隨緣,順其自然。

做好事留名固然好。

比如,“子貢贖人”“子路受?!薄?/p>

英雄火前留名,讓社會大眾有了學習和效仿的對象,也會激勵更多的善舉。

但做好事不留名也無可厚非

所謂“善行無轍跡”,讓愛心和善舉像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。

在許多時候,這種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無私奉獻,更能彰顯悲憫濟世的大愛,也更接近慈善的真諦——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,沒能力的時候,可以傳遞舉手之愛,斑馬線禮讓行人、過馬路攙扶老人;有能力的時候,可以傳遞更多的愛,捐資辦學、扶危濟困,無論何時何地、何種條件,都要努力做一個好人。


微信圖片_20220621123925.jpg


事實證明,大愛無聲聲更遠。

“金粟緣人”是誰沒有人知道,“金粟緣人”的善舉已經(jīng)感動了很多人。

他們是沖上戰(zhàn)“疫”一線把1000元現(xiàn)金“扔”在派出所就“跑”的湖北籍新居民,他們是深夜給卡點執(zhí)勤民警送去補給品的不知名市民,他們是社區(qū)書記廣發(fā)啟事尋找的匿名防護物資捐贈人,他們是用指尖支付善款、用腳步丈量公益的普通市民……



今年以來,嘉興飽受疫情影響,但嘉禾綠蔭行動仍然與49名貧困學子達成結(jié)對意向,數(shù)量達歷年之最,自2005年創(chuàng)設(shè)以來,這項活動已累計結(jié)對367名麗水寒門學子,眾多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(yè)為素不相識的青年鋪就了希望之路。

由“尋找個人”開始,以“投身加入”延續(xù),“金粟緣人”從普通市民中走出,已經(jīng)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,以一群人影響一座城,讓一座城溫暖無數(shù)人,最終成為一座城市的愛心符號,將慈善更廣泛、更持久地寫進更多人的心間。


微信圖片_20220621123931.jpg



《增廣賢文》中有句話: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
人生路上,我們或許無法像“金粟緣人”那樣無私奉獻,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,從心出發(fā)、向善而行,將“心底的感動”轉(zhuǎn)化為“具體的行動”,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饋善心善舉、匯聚社會暖流。

座位雖空,愛心正滿;

別問我是誰,把愛傳下去!




微信圖片_20220621124219.jpg





來源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(guān)閱讀
分享到: